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归属 > 雕塑是否有著作权

雕塑是否有著作权

时间:2024-08-29 浏览: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423
一些人也会创造自己的雕塑作品,雕塑跟美术作品相比热度是比较低,但某些雕塑作品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些人发现自己制作的雕塑作品,被某些公司作为招牌在招揽顾客,认为对方侵权了。雕塑是否有著作权?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雕塑的著作权保护范围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著作权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以下是雕塑作品所属的著作权保护范围:

1. 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是指以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作品。

2. 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是指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创作的作品。

3.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包括各种表演艺术形式。

4. 美术、建筑作品

美术作品指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

5. 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是指通过摄影技术创作的作品。

6.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借助适当的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

7. 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包括各种工程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地图、示意图等。

8.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表达的一系列指令和规则。

9.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具有著作权保护的其他作品形式。

10.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包括故事、传说、寓言、编年史、神话、叙事诗、舞蹈、音乐、造型艺术、建筑艺术等,其特点是世代相传,往往没有固定化的有形载体和明确的作者。

根据以上规定,雕塑作品可以享有著作权保护。

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

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是指根据著作权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通过国家强制力使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不法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以弥补和补偿侵权造成的损害。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形式包括:

1. 停止侵害

停止侵害是指权利人有权请求法院判令侵权行为人立即停止侵犯著作权的不法行为。

2. 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是指侵权行为造成的影响范围,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消除该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或在报刊上登载致歉声明等形式,范围应与侵权行为的情节相适应。通常情况下,消除影响与赔礼道歉可以合并使用。

3.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主要适用于对著作财产权的侵犯。如果其他民事责任形式无法平复权利人受到的损害和制裁不法行为人,也可以适用赔偿的民事责任形式。赔偿的范围一般以权利人实际受到的损失为准,不法行为人应当全部赔偿。在无法计算权利人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侵权人的不法获利作为赔偿金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版权补证的流程步骤

    版权补证的流程步骤。可以选择自行前往版权局办理或委托机构代办。自行办理需提交补证申请,准备补证材料并递交审查,通过后领取新证书。委托机构办理则通过咨询顾问提交申请,准备资料并提交至版权局审核,一般需要1-2个月完成审核并发放证书。

  • 仓单质押与企业

    仓单质押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仓单作为财产权利,可用来质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多种权利都可以被质押或出质,包括仓单等。动产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 2020江苏省宿迁市国家赔偿标准

    江苏省宿迁市的国家赔偿标准,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精神损害和财产权的赔偿标准以及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具体涉及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对于财产权的赔偿,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利息

  •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其中,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行为具有违法性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包括混淆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 碰上套路贷,房产证不还怎么办
  • 职务作品的分类
  • 品牌托管的含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