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行政投诉指南是为了保护中国的著作权制度,为权利人提供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根据司法保护制度,权利人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来追究侵权人的责任。而行政保护制度则允许行政机关在侵权行为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追究侵权人的行政责任。
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是受理著作权行政投诉的机关。权利人可以根据情况向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在某些情况下,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投诉移交给另一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投诉人可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者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者是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的使用者,或者是利害关系人。知情人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投诉涉及的侵权行为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或《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列举的侵权行为,并且同时损害公共利益。即使权利人不知道侵权行为是否损害公共利益,也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由其进行审查判断。
投诉应该在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超过两年的投诉将不再受理。对于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侵权行为,两年期限从侵权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投诉人在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调查申请书,其中应当写明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姓名和地址,投诉日期,申请调查的主要事实和理由;投诉人的身份证明,如果有代理人进行投诉,则还需提交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权利归属的初步证据,如作品原稿、作品登记证书、取得权利的合同等;侵权证据,包括侵权复制品、涉及侵权行为的帐目、合同和加工、制作单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公证书等。投诉材料可以直接提交给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邮寄方式提交。如果投诉材料中有外文部分,应当附上相应的中译文。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投诉后,将对投诉材料进行审查,并通知投诉人是否受理投诉。如果不予受理,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通知书中说明理由。受理投诉后,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将对涉嫌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包括对侵权人予以行政处罚、对轻微侵权不予行政处罚、认定侵权事实不成立不予行政处罚以及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行政处罚可以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或销毁侵权复制品、罚款、没收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和设备等。如果投诉人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具体程序应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如果权利人发现侵权复制品将从中国海关进出口,可以请求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主要讨论了作者与出版社以及合作作品作者的共同侵权情况。对于作者与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权利担保条款是否构成共同侵权的问题;对于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构成侵权时,合作作者构成共同侵权;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侵犯发行权的行为以及具体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发行权是著作权人公开出售创作作品或其复制品的权利,侵犯发行权主要是未经许可发表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侵犯著作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发表作品、歪曲篡改作品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其他与著作权相关的侵权行为。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件和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申请者身份证明、源程序和文档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的方式。
著作权与著作邻接权的区别。著作权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造者,保护对象主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原作品,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利等。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传播者,保护对象主要是经过加工的作品,内容主要包括出版者、表演者等权利。两者的受保护前提和保护期限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