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委托合同的规定,受托人在处理委托事务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委托人承担。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如果能够证明委托人与受托人存在委托关系,并且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生产侵权产品,那么委托人应被视为被控侵权产品的制造者,因此应承担由制造侵权产品引起的法律责任。
一旦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实施该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该专利产品,或者使用该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同样,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也不得实施该专利,包括制造、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
1) 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2) 实施行为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授权的;3) 实施行为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轻重的依据。
实质要件也称为技术条件,用于判断实施行为是否属于专利的保护范围。
1) 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2) 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3) 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和相异的部分。如果相异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是等效的,那么仍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在这里,技术特征等效指的是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推断出某两种技术特征彼此替换后,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涉及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专利申请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外国专利未在中国申请的情况,申请人可提出专利申请但需证明技术创新;若外国人已在中国申请专利,则国内生产相同产品可能侵权。申请专利的技术需具备新颖性、
专利侵权举证中的关键步骤。在民事诉讼中,原告需承担举证责任,提供侵权事实的证据。对于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同时,保全证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利权人需了解侵权者情况、提供侵权事实的证据和损害赔偿的证据。通过确保证据的完
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如何使用”现有技术”进行抗辩的情况。被控侵权人可以通过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设计属于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存在的独立技术方案来抗辩不构成专利侵权。参考案例表明,当乙证明其产品使用的是现有设计,其主张的”现有技术抗辩”有效,且甲的专利
一起专利侵权纠纷。原告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其专利权,停止制造、销售专利侵权产品并销毁生产模具,赔偿损失及合理费用,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原告拥有名为“无刷自控电机软启动器”的发明专利,并已经获得独占许可。该专利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