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号,也被称为厂商字号或商业名称,是企业特定化的标志,代表着企业的法律人格。经过核准登记后,商号可以在牌匾、合同和商品包装等方面使用。商号的专有使用权不受时间限制,只有在所依附的企业消亡时才会终止。商号主要指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在进行登记注册时用来表示自己营业名称的一部分,是工厂、商店、公司、集团等企业的特定标志和名称,并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
作为商业主体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商号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信息性:企业商号不仅仅是用于公示商业主体身份的信息,还包含其他相关信息,如主体性质、价值追求、产品质量、信誉程度、经营状况和企业文化等。
2. 可转让性:与商标的重要区别在于,企业商号可以随企业或其一部分一并转让。但各国一般禁止将商号与商业主体分离单独转让。企业商号的转让必须与一户企业同时进行,并且需要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并报原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一旦企业商号转让完成,转让方不得继续使用已转让的企业商号。
3. 识别性:企业商号是商业主体用来代表自己的名称,它依附于商业主体,是商业主体相互区别的重要外在标志,表现其独立性的固有特征。具有识别性的企业商号也是商业主体人格权的客体之一。为了实现商号的识别功能,同行业相同或易混淆的商号登记会被排除,从而保护商业主体对商号的专有权。
4. 经济性:企业商号作为商业主体的无形资产之一,在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储备,并通过与其他商业主体和公众的接触来公示自身。这使得企业商号成为商业主体经营和信用等信息的载体之一,赋予其相应的价值。事实上,企业商号的价值和可能带来的利益构成了商号转让的经济基础。此外,一个企业可以拥有多个商标,但商号具有唯一性。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当前,我国法律对商号权的保护存在不足,导致商号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文章提出解决建议,包括灵活运用现有法律规定、赋予商标和商号合理的法律地位、完善商号与企业名称的定位、借鉴国际做法制定相关法律、构建统一的商号法律保护体系以
商号权的主体限制及相关规定。商号权主体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个人不能成为商标权纠纷的主体。企业名称在使用时应保持一致,任何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理。商号注册需遵循强制登记、先申请先核准、分级核定与管理以及主体名称限制等原则。
卖假药移交检察院的法律处理程序,包括审查起诉程序、逮捕程序和法院审判程序等。根据《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涉及个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两种情况。卖假药的刑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单位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会处以罚企业和责任人员。公安机关在调查生产销售假药案件时,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及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的相关内容。这些纠纷涉及企业名称的转让和使用,属于合同纠纷,管辖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规定。法律适用主要依据民法通则、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商业标识及知识产权,受到我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