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时,应当根据以下条件来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一) 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二) 被告注册的域名或其主要部分必须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原告驰名商标,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
(三) 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没有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
(四) 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告具有恶意的行为,如果其行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一) 出于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
(二) 出于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
(三) 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 注册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
(五) 具有其他恶意情形。然而,如果被告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在纠纷发生前其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并且能够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区别,或者存在其他情形足以证明其不具有恶意,那么人民法院可以不认定被告具有恶意。
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前提条件。规定要求对于复制、摹仿或翻译未注册和已注册的驰名商标,在申请注册商标时需考虑是否会导致混淆或误导公众,从而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当事人可根据不同情况向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或相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异议、请求撤销或禁止
品牌未注册商标是否可进行加盟的问题。未注册商标的品牌并不违法,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在特许经营中会有潜在风险。商业特许经营需要拥有注册商标等经营资源,并签订加盟合同。未注册商标的品牌无法享有商标的专有权,其他商家可能使用相同商标,影响品牌发展。因此,建
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在法律上的保护问题。虽然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也受到法律保护,但这种保护有限制。商标持有人有权禁止他人注册和使用,但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参考案例中,甲公司的“莉贝贝”商标虽被公众熟知,但未注册,导致在维权时无法要求损害赔偿。最终,法院只允
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问题。当事人应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加强商标标识管理,并考虑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以增加保护范围。在商标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可以选择在侵权行为地或侵权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般会采取民事制裁方式处理,包括责令停止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