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让的核心是交易的对象——技术,它是一种非物质的知识形态。技术转让实际上是对某种权利的交易,即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在特定地域和一定时间内,对于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独占权利。
这种权利是通过法律程序(如申请、注册、登记、审查、公告、授权等)获得的,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以专利权为例,我们常说的“买专利”实际上是购买专利(申请)权人对其专利所拥有的专有权,而不是购买该项发明创造本身。一旦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其内容和权利要求等相关资料将由专利局公开,成为文献资料,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查阅。但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实施或采用该专利。
因此,对于拥有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而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途径获取,专利交易受让方所获得的只能是该项发明创造的某种使用权或占用权。
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转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主要包括专利申请权的转让、专利权的转让和专利实施许可。在实际中,所有权的转让较为罕见,大多数情况下是转让使用权,即专利实施许可,即专利权人允许受让方在约定的范围内实施该专利。
单纯的商标转让或许可并不能被视为技术转让活动。实际上,技术转让通常是一种综合行为,涉及各种知识产权的利用,包括商标的转让或使用许可。一般情况下,只要技术供方愿意向受让方提供技术秘密,就会同意提供商标的使用权。
非专利技术(也称为专有技术、技术秘密、技术诀窍等)的许可。对于技术秘密是否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目前在知识产权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然而,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使技术秘密成为知识产权的新对象。在我国,技术秘密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计算机软件是一种新型的无形资产,属于智力产品,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我国采取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法保护的方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作为当今高科技的重要载体,计算机软件的许可贸易量近年来大幅增长,我国的贸易量也在迅速发展,每年达到数亿美元。计算机软件转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软件与硬件一起转让,另一种是单纯的软件转让。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违法行为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违法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职,避免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犯罪责任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受贿罪,根据不同情节可处以不同刑罚。行政责任则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黄金等七人假冒注册商标一案。公诉机关为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检察院,案由为假冒注册商标罪。黄金等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非法使用多个品牌的商标及包装物,法院审理后认定其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黄金等主犯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款,从犯因起次要作用或情节轻微得以减轻处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为各个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专利权人所享有的专利权,其主要内容有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进口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专利权还包
根据我国的法律,专利权质押状态可以转让的规定,对于质权,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单独转让”,但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质权自交付质物或交付权利凭证时设立,而质权人应当妥善保管质物,不得毁坏和擅自处分。第十二条 专利权质押登记申请经审查合格的,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