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审查义务是指票据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在支付票据款项时,有责任审查持票人的真实身份、票据的背书受让是否有效以及票据是否存在伪造或变造等实质性问题。实质审查通常需要通过一些与票据无关的事实来确认其真伪。
对于具有流通性和强制力的票据而言,要求付款人对所有与票据无关的事实进行实质审查,并在确认真伪后再付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际和国内的票据法理论普遍认为,付款人仅具有形式审查义务,而无实质审查义务。
在实际操作中,只需根据票据上所载的收款人为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该票据时,持票人即被认定为合法权利人。如果票据经过连续背书转让,背书连续的持票人也被推定为合法权利人。对于这些权利人的审查,只需依据票据上的记录即可确认。至于持票人是否真实权利人、收款人是否具备合法收款资格以及代为取款的代理人是否具备合法代理权等实质性问题,付款人无需承担审查义务。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精神,付款人应当对持票人提示付款的票据是否伪造或变造等进行审查。如果付款人未能审查伪造或变造的票据并支付款项,将被视为具有"重大过失"。根据上述规定,商业银行有实质审查义务。
如果持票人提示付款的票据是除出票伪造外的其他伪造票据,且伪造痕迹非常明显(如笔迹、墨水、书写工具明显不同),付款人在无法辨认真伪的情况下支付款项,将被视为具有重大过失,需自行承担责任。
然而,如果伪造票据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并需要具备专门技能才能判断真伪,我认为这已超出了付款人的审查能力和范围。然而,对于伪造的承兑签章的票据支付款项,无论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是否存在过错,均应承担再次支付款项的责任。因为承兑签章是付款人自己在票据上签名或盖章,付款人应当能够或被推定能够辨认出其真伪。
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实质条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类型和标准种类范围等,并强调了明确这些条件的重要性,以确保合同履行的准确性和解决争议的依据。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如何降低涉外经济合同签订的风险,包括增强风险意识、审查辨别往来票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以及在涉外和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外国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情况,法院需审查其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在涉内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需证明其与案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内容,包括实质审查和程序审查两个方面。实质审查主要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合法性、证明能力和事实法律依据;程序审查则主要审查申请机关的主体资格、行政强制执行权和被执行人的行为。通过这两方面的审查,人民法院确保执行申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区别。立案审查制是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而立案登记制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符合规定的当场登记立案。两者的不同在于诉讼起点、立案条件和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等方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立案登记制改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