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的,所以合同有没必要约定主体,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就是合同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 【合同定义】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九条 【订立合同的能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如果合同主体不适格,通常合同不会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经过合同当事人协商,增加适格的主体作为签约的主体,重新订立合同或者签订补充协议,合同是有效的。
合同主体不适格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权处分,当交易主体无权处分合同标的物时,将影响合同效力。
2、不具备法定的资格,法律规定一些商业行为只能由具有特定资格的民事主体才能进行,而普通民事主体从事这些活动将导致主体不适格。
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法律禁止一些主体从事特定交易活动,若对方恶意利用这些禁止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企业将面临法律风险。
4、合同义务部分为第三人才能履行的。这种主体不适格更为隐蔽。合同主体并非不符合合同所有内容,而是合同部分内容必须特定第三人才能完成。这种为第三人设立义务的约定无效,会导致部分合同内容无效或者效力待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的定义和身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用】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甲、乙双方关于出口代理的协议书。甲方同意乙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活动,签订外贸和购销合同,提供谈判场所、通讯便利、出口业务咨询等。乙方需遵守法律和政策,承担自身业务费用,并保障提供的出货资料真实有效。双方需严格执行协议,因外商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时甲方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相关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主体变更时,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可通过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来变更劳动合同主体。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在企业合并、分立等情况下,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
甲乙双方就培训合作达成的一致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时间、费用、付款方式、责任与义务等。乙方自愿参加甲方举办的培训课程,并同意遵守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双方对合作方式、权益份额、学员纪律、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此外,还规定了补充协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