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义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这要分三种情况:
一种是未成年子女纯获益的合同。纯获益行为就是无需支付对价而获得利益的行为。典型的有:无条件的赠与、免除债务等。我国合同法规定,一般未成年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与他人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需要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合同有效,反之则归为无效。但是对于未成年人纯获利益的行为,如接受赠与等,无需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因此,法定代理人为未成年子女签订的纯获益合同显然有效。
第二种是无须未成年承担责任的普通合同。典型的有:童星推广合同、模特表演合同等。尽管文娱、体育类工作不禁止未成年的参与,但这类合同要注意维护未成年身心健康成长,充分考虑到合同权利义务的均衡,义务的履行不能超出未成年的承受能力,侵害了他们正常的权益,否则这类合同有可能被判定为无效合同。父母在注意到维护子女身心健康基础上,为子女利益和今后发展前途所订立的这些合同是有效的。
第三种未成年可能要承担不利后果的合同,这类合同通常会被判定为无效。典型的如广告代言合同、未成年名下房屋的抵押合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小孩划车报警的处理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小孩划花他人车辆属于破坏财产行为,车主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受理并依法处理。对于未成年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情况,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由本人或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
离婚后双方就子女抚养权达成协议的相关事宜。协议内容包括被抚养人的生活费、教育费、医药费的支付方式和探视权的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子女抚养权处理的特殊情况,如两周岁以下子女的抚养权一般随母方,但特定情况下可随父方;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无权处分订立的抵押合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同的合同效力情形,需要区别对待。无效合同是权利人不认可的;待定合同效力需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善意第三人符合法定条件可取得合同效力。文章还探讨了“无处分权”的复杂情况,包括多种类型的情况
父母对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争执问题。在争执中,应考虑子女的意见,抚养费的数额应根据子女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抚养费应定期给付,特殊情况下可一次性给付或用以物抵债。抚养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