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孩子在学校受伤的学校担责还是老师担责

孩子在学校受伤的学校担责还是老师担责

时间:2021-10-19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3984
家长将孩子送去学校,主要是为了读书,希望孩子高高兴兴去,完完整整、健健康康的回来。但是,有些孩子却在学校毒素的时候受伤了,家长要追究责任,孩子在学校受伤的学校担责还是老师担责?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孩子在学校受伤的学校担责还是老师担责(《侵权责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要根据孩子的受伤情况来决定是老师、学校还是其他人担责。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如何认定学校是否存在责任

认定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时,学校是否具有过错至关重要。确定学校过错的标准,就是对履行《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是否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对这种注意义务的违反就是存在过错。认定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对学生是否具有注意义务

无义务无过失。这种注意义务既包括基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而产生的法定注意义务,也包括基于有关部门颁布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操作规程等规定而产生的一般性的注意义务,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合同约定的注意义务。

2、学校对学生人身健康安全是否尽到了合理的、谨慎的注意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注意要求的标准和范围因环境和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如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人身健康安全的注意要求比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人身健康安全的注意要求要高,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较低,发生人身伤害的几率就高。

3、学校能否对学生人身健康安全是否尽到合理的、谨慎的注意义务

如果学校不具有预见能力而无法预见,学校就无法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并采取合理行为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因而主观上也就没有过失。

三、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条【教育机构的过错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刺探财产状况等。最新资讯来自《民法典》,于XX年生效,其中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包括隐私权,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非法获取、使用、加工、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学生在学校受伤,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学生在学校受伤,应由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学校承担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无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没有尽到相应的管理义务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又有具体侵权人的,学校

  • 在学校两个孩子打架如何处理

    因为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综上所述,孩子在学校打架当家长的一定要分清责任,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问题需要及时疏导和教育,造成对方受伤孩子监护人需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打人者还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校方作

  • 11岁孩子在学校跑闹受伤责任怎么算
  • 小孩在幼儿园受伤怎么赔偿
  • 工伤新规有哪四种情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