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其诉讼请求是主张民事赔偿,因此法院不会对被告人作出刑事判决。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时,法院应当结合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3、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被告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被害人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如果造成被害人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4、如果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5、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时,赔偿范围和数额不受法律规定的限制。
1、原告人范围应包括:
(1) 刑事被害人,即直接遭受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被害人。
(2) 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以及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3) 没有和被害人发生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可以主张权利的人。例如,人民检察院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抢救被害人支付的费用及劳务可以要求被告人支付。
(4) 在必要时,可以将第三人作为原告人参加诉讼。被害人在寻求损害赔偿时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责任人,而被告人则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的直接承担者。
2、被告人范围应包括:
(1) 刑事被告人及其他共同致害人,无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
(2) 未成年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3) 共同犯罪案件中,在案件审结前已经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以及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4) 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5) 在逃的被告。
(6) 保险公司(例如交通肇事)。
(7)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狭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范围,主要讨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给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或其他社会公共财产造成损害的案件。还探讨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包括侦查主体、审查公诉主体和审判主体。最后,文章讨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时限与时效问题。
交通肇事致死民事不赔偿的解决办法。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受害人家属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若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时,人民检察院也可提起公诉并附带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条件,包括反诉的提起方式、管辖权、提起时间和具体情况的灵活掌握。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允许反诉。反诉的管辖权方面,只要反诉请求的标的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审理本诉的法院可以受理。反诉的提起时间,一般应在答辩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