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财产刑有罚金和没收财产两种,财产刑执行主体:
(1)判处罚金的,由犯罪分子自己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由人民法院强制缴纳;
(2)判处没收财产的,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第二百七十二条
(一)在法律上,没收财产与罚金虽然都属于财产刑,但二者的性质不同:
1、在适用对象上,罚金适用于情节较轻的贪利性犯罪,但没收财产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及情节较重的其他刑事犯罪。
2、在内容上,罚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数额的金钱,这些金钱不一定是犯罪分子现实所有的,而没收财产则是剥夺犯罪分子个人现实所有的财产的一部或全部,既可以没收金钱也可以没收其他财物。
3、在执行上,罚金可以分期缴纳,如果缴纳确有困难,可以适当减免,而没收财产只能一次性没收,不存在分期执行或减免的问题。
(二)不过没收财产与罚金都属于附加刑,附加刑是可以并罚的,不过关于这两种刑罚,有如下规定:
1、附加刑之间存在并罚问题,对于不同种的附加刑原则上就会并科。例如,数罪分别被判处罚金、没收部分财产时,可以合并执行。
2、数罪分别被判处罚金与没收全部财产时,虽然也可以合并执行(先没收全部财产,再由犯罪人通过劳动所得缴纳罚金),但在通常情况下,只执行没收全部财产。
因为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和罚金都是对犯罪分子财产的剥夺,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已经是将犯罪分子个人现实存在的所有财产全部剥夺了,再判处罚金已没有实际意义,也就无执行罚金的必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犯有多项罪行并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情况,应合并执行财产刑。没收财产和罚金在适用对象、内容和执行方式上存在区别。对于没收全部财产的情况,只执行没收财产刑。
法院判处罚金的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依据犯罪情节和犯罪分子的经济能力来确定罚金数额,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有所特别规定。当犯罪分子犯有多个罪行时,罚金应实行并罚,但如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则只执行没收财产刑。
罚金在减刑中的影响。罚金作为刑罚的一部分,其缴纳情况直接关系到罪犯的认罪悔罪表现。法律规定,积极执行财产刑的罪犯可视为有悔改表现,在减刑时得到宽大处理。但对于有能力却不缴纳罚金的罪犯,减刑申请可能会受到严格审查。
法院判单处罚金的,是一种财产刑,一般是不严重的。人民法院判处罚金后,自判决生效起,就涉及到罚金刑的执行,即罚金的缴纳,这也是事关法律的尊严和罚金刑能否得到切实执行的重要问题。人民法院在判处罚金时,应当同时规定缴纳的期限,并明确是一次缴纳还是分期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