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情况,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负责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如果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相关案件将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负责管辖。
2. 根据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情况,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负责管辖;如果没有经常居住地,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负责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如果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相关案件将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负责管辖;如果没有经常居住地,将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负责管辖。
离婚案件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债务和子女抚养等问题。因此,需要搜集与这三个方面相关的证据材料,调查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情况,并提供有关抚养子女能力的证据。
立案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身份证复印件两份(一份给被告,一份留存法院);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两份(法院需要查看原件并留存复印件,部分地方法院可能会保留原件);起诉书(建议由律师代写)。
离婚诉讼适用一般程序的举证期限为30天,即从立案之日起30天内进行举证。超过举证期限的,法院将进行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并在做出判决之前进行的一切调查工作。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
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立案、送达诉讼状副本给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审查诉讼材料、调查研究和收集证据等工作。
调解阶段是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首先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消除分歧,达成离婚或和解协议。如果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将记录协议并存档,一般不发出调解书。如果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将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署,并加盖法院印章。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开庭审理阶段是在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开庭三日前,法院会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的日期。开庭审理前,书记员会核对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审判员会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询问证人和鉴定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法庭辩论等。
根据庭审情况,法院可能再次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仍然不成功,法院将进行宣判。人民法院的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如果当庭宣判,法院应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如果定期宣判,法院将在宣判后即刻发出判决书。一审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行二审诉讼程序。如果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未提起上诉,判决生效,一审程序结束。一审判决不予离婚的案件,原告在6个月内无新的事实和理由不得再次起诉,这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冷静期。
军人配偶离婚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军人配偶要求离婚需军人同意,除非军人有重大过错。重大过错包括现役军人重婚、同居、家暴、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不良行为。若无证据显示军人有重大过错,配偶的离婚请求可能不被支持。因此,如希望成功
刚离婚后马上结婚并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办理准生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生育两个孩子以内的家庭,不需要进行审批,而是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办理准生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和相关规定,包括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是否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以及相应的法律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相关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拒绝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离婚诉讼中财产补偿的履行期限及相关问题。判决书应明确载明履行期限,一方未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离婚损害赔偿范围包括重婚、同居、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