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家庭暴力后,受害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受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等人,可以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2)受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等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3)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4)配偶遭受家庭暴力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
(一)按规定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分为紧急保护裁定和长期保护裁定,保护期限如下:
1、紧急保护裁定的有效期为15天;
2、长期保护裁定的有效期为3至6个月;
3、如果确有必要,经分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至12个月。
(二)当然,为尽快诉讼离婚成功,一方又有家暴行为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收集证据:
1、受害方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报警记录;
2、受害方的伤情鉴定结果;
3、受害方的病历记录或照片;
4、加害方的书面保证或有关录音;
5、邻居朋友的证言。
(三)并且,申请安全保护令后发现对方还继续实施家暴的,可以积极找法院处理,对方将会受到以下的处罚:
1、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可能会被训诫或者罚款拘留;
2、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会给予训诫,并会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家庭暴力是否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家庭暴力行为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受害者以及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
家庭暴力的刑事处罚问题。根据《婚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可受到行政处罚,严重情况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文章还提及了受害人请求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暴力与离婚、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请
家庭暴力受害人是否可以断绝关系的问题。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受害人可向相关机构反映和诉讼。家庭暴力实施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受害者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而严重暴力行为可构成刑法中的多项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