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犯罪嫌疑人被监视居住的,由公安机关执行。所以,监视居住有人看管,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
第一,监视居住作为取保候审的补充措施,即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能缴纳保证金,从而在客观上不能适用取保候审措施,可以采取监视居住;
第二,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即符合逮捕条件,具备5种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由此,监视居住替代逮捕措施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
(1)是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身的因素,实行羁押违背人道主义原则;
(2)是基于案件的特殊性,采取监视居住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
(3)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为了避免超期羁押,实行监视居住。第一个方面体现对有特殊情况的人的关照和对人权的保障,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后两个方面体现出及时惩罚犯罪和实现国家刑罚权的要求。
监视居住是否算作刑期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监视居住期间一般不予折抵刑期,但在指定居所进行的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文章还介绍了监视居住的定义、类型、适用范围和条件。
聚众斗殴罪中逮捕和监外执行的相关问题。逮捕的条件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逮捕。监外执行则是针对有严重疾病、怀孕等情形的罪犯进行的暂时不执行刑罚。对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如果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是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考验期未明确规定。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因特殊原因不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执行期间计入原判刑罚之内,与假释有所区别。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连续转化问题。根据《公安部关于监视居住期满后能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问题的批复》等相关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连续转化。法律依据表明,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监视居住期满的犯罪嫌疑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