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会不会开庭审理,要看是否追究犯罪当事人刑事责任而定:
(1)如果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提起公诉后,就要开庭审理案件;
(2)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就不需要开庭审理案件: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⑥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一百七十六条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2、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与本案无牵连;
(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3、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2)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罪的取保候审情形与刑事责任。取保候审针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形。职务侵占罪刑事责任包括侵占数额较大或巨大的公司财物,将面临有期徒刑和可能并处没收财产。公司法责任涉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
被取保候审的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是否可以与同案人员联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人不得与特定人员包括同案人员进行会见或通信。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取保候审保证金数额的确定原则,包括重罪高于轻罪、高收益者高于低收益者以及健康者高于体弱者等原则。
对外国人实施拘留审查的步骤和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当外国人经过盘问仍不能排除嫌疑时,可实施拘留审查,并需出示拘留审查决定书,询问期限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拘留审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日,案情复杂可延长至六十日。被拘留审查的外国人应羁押在拘留所或遣返场所。
关于故意伤害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一年后的处理方式。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能中断。对于到期的情况,应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包括申请、决定和执行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