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二婚妻子享有房产继承权。在法定继承人中,配偶指的是被继承人的现任配偶,无论是原配还是二婚妻子,只要是被继承人的现任配偶,就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遗产继承的顺序:
(一)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1、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根据继承人继承财产的方式,继承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而不是按照被继承人的遗嘱。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参与继承的顺序、继承人应继承的份额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等都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不受被继承人意愿的影响。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根据被继承人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在遗嘱继承中,继承人、继承顺序以及继承财产的份额等都由被继承人在遗嘱中依法确定,即根据被继承人生前的意愿。从历史上看,法定继承先于遗嘱继承的产生,但在适用上,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因此,法定继承也被称为无遗嘱继承。
2、有限继承与无限继承
根据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财产权利义务的范围,继承可以分为有限继承和无限继承。
有限继承,也称为限定继承,指的是继承人只在一定范围内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在有限继承中,继承人只需承担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的债务,对于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可以不承担清偿责任。
无限继承,也称为不限定继承,指的是继承人必须承担被继承人的全部财产权利和义务。在无限继承中,即使被继承人的债务超过其遗产的实际价值,继承人仍必须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不能拒绝继承。继承人需要用自己的财产来清偿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全部债务。所谓的“父债子还”即是无限继承的体现。
3、共同继承与单独继承
根据参与继承的人数,继承可以分为共同继承和单独继承。
共同继承指的是由两人以上的继承人共同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当有两个以上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时,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为两人以上,需要对遗产进行分割,因此也被称为分割继承。现代法律一般规定的继承方式是共同继承。共同继承根据继承人应继承的份额可以分为均等份额继承和不均等份额继承。均等份额继承指的是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原则上应该平均分配遗产;不均等份额继承指的是共同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不相等。
单独继承指的是只有一个亲属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例如长子继承、幼子继承等。在单独继承中,只有一个人继承被继承人的全部遗产,因此也被称为独占继承。
二婚离婚子女若是与继父母形成了抚养关系的,则是有继承权的。法定继承人有第一顺位以及第二顺位,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位是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二婚关系中妻子有继承权,老婆和他前夫的孩子是否有继承权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果本人和继子女没有任何扶养关系,继子女是没有继承权的。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
并且二婚的配偶与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一样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根据《民法典》第1061条的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再者,如果能够认定属于事实婚姻的,另一方仍然能够以配偶的身份享有继承权。再婚后,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享有继承权,继承开始后,其
被继承人对遗产进行公证的,公证生效的时间是公证机关作出文书的时间,而作出公证书的时间一般是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