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可重新分割财产
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一方有外遇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尽管这种行为违背常理,但并不作为双方离婚时财产分割的主要依据。因此,当事人以对方出轨为由提出重新分割财产,将无法获得法律支持。
2、法律依据:《民法典》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1、男女平等原则
男女平等原则在《民法典》的各项法律规范中得到体现,也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指导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男女双方享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以及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可以体现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或者在财产种类上将某些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分配给女方。考虑到习俗、传统因素、妇女的家务负担和生理特点,离婚后的妇女通常在就业和谋生能力上较男性弱势,因此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应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
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在分割生产资料时,应尽可能将其分配给需要并能更好利用该生产资料的一方;在分割生活资料时,应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可分割的物品应归属于实际需要和能更好发挥效用的一方,分得方应按照公平原则,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4、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不得将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也不得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5、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或丧失的,另一方无需进行补偿。这一原则是基于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夫妻关系和婚姻生活的本质要求,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离婚后是否可以分割公婆的财产问题。根据婚姻法和继承法的规定,如果公婆在世,其财产不能分割;若公婆已去世,则需看是否有指定财产给儿子一个人。若未指定,财产归儿子夫妻共同所有,离婚时需分割;若已指定,则财产为婚内个人财产,与离婚无关。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与补偿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后需要分割,双方应平等享有共同财产所有权。财产分割可通过协议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均等分割,但根据实际情况可协商处理。共同财产来源包括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财产,但个人特有财产除外。对于稿费等特殊情况,
离婚时公房使用权的问题。若一方无权获得公房使用权,则不存在补偿;若双方均有权,得到房产的一方应适当补偿未得到房产的一方,具体补偿标准可参照公房拆迁的补偿规定。法院在处理公房使用权问题时,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
离婚时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当夫妻离婚时,若一方故意转移财产,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但法律规定不能要求对方净身出户。对恶意转移财产的一方,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若离婚后发现有此行为,仍可向法院起诉。同时,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