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除了可以主张正常赔偿,还能主张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1、要明确谁有起诉权。俗称告状,也称打司,指的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也就是当事人请求法院对所涉及的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的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有诉权的一方可起诉。
2、要明白告谁告谁,也就是如何确定被告的问题。消费者确定被告时,可以按照以下几项确定: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以销售者为被告。
(2)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以销售者或者或者生产者为被告。
(3)销售者在接受服务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以服务者为被告;如果该损害是因为服务者使用缺陷产品而造成的,消费者还可以以产品的销售者、生产者为被告。
(4)如果原销售者、生产者或者服务者发生企业分立、合并的,消费者可以以变更后承担其权利义务的企业为被告。
(5)如果通过租借、转让等方式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消费者可将该经营者或营业执照的持有人作为被告。
(6)消费者因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而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将经营者作为被告;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住址的,消费者可将广告发布者作为被告。
3、要明白向哪个法院起诉。这就涉及人民法院的管辖问题。
4、其他相关事宜。如提交起诉状正、副本,提交证据,交纳诉讼费用等。
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毁约金赔偿方式。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应按照约定支付;若无约定,则根据实际损失支付。当事人可约定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或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调整。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销售假冒商品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制裁。销售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产品的经营者需承担多种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损失和罚款等。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非法经营与合同解除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涉及刑事与行政违法性的一致性及主观故意的营利目的。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否则只会受到行政处罚。因此,在合同解除问题上,因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