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因疾病、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无法完全履行监护职责,将全部或部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如果当事人主张受托人因此成为监护人的,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侵害时,监护人有权和责任代表未成年人行使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未成年人获得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加害行为人应承担与未成年人所遭受的损失相当的赔偿责任。损失指的是未成年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财产直接减少和失去的既得利益。
人身损害是一种非财产损害,有时会直接导致财产损失,有时只会造成纯精神损害。加害行为人应赔偿未成年人因人身损害所遭受的全部财产损失,包括医疗费、住院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治疗期间的交通费以及未成年人监护人因照顾而误工所减少的收入等。如果导致未成年人残废,除了赔偿上述费用外,还应赔偿监护人因照顾而误工所减少的收入、继续治疗费用和残废生活补助费。如果导致未成年人死亡,除了赔偿死亡前因医疗或抢救所花费的医药治疗费用外,还应赔偿丧葬费用和一定数额的抚恤费。
应实行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并用的原则。对侵害未成年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行为,监护人除了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外,还可以同时要求行为人赔偿损失。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民法典》生效后的监护权问题,包括父母离婚后监护权的归属和监护权的内容。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会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监护权内容包括人身和财产上的监护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不包括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虽然我
离婚前承诺的抚养权有效性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处理,以及抚养权归属问题的规定。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子女的抚养权处理方式,包括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和已满十周岁的子女。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方式和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这一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父母离婚后,如果母亲抚养未成年子女并去世,父亲将自动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存在争议,可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