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人对刑事和解协议书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一)经审查,和解自愿、合法的,予以确认,无需重新制作和解协议书;
(二)和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应当认定无效。
(三)和解协议被认定无效后,双方当事人重新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应当主持制作新的和解协议书。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首先,在刑事案件中,双方当事人要进行和解,需要确定是否属于以下案件:
1、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
2、除渎职犯罪以外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
其次,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有以下方式:
1、双方当事人提出和解
双方当事人为避免诉累,可以自发提出和解。不过,自诉案件允许和解,公诉案件还是要接受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比如故意伤害罪,双方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后,被告人犯的罪较重的仍然要负担刑事责任。
2、双方当事人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代为提出和解
为给被告人争取宽大处理,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代为提出和解,跟被害人达成一致即可。
3、司法机关告知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
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而没有进行和解的,司法机关就会告知对方可以进行和解。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阶段,指出刑事和解包括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并分析了在侦查阶段和审判阶段不适宜进行刑事和解的原因。此外,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结案方式和基本程序,包括调解员的作用以及人民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摘要版内容要
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要求、执行力和保密措施以及拟刑事和解协议的注意事项。刑事和解协议应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认罪悔罪、赔礼道歉与赔偿损失以及被害人的自愿和解等内容。协议由司法机关主持制作,没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可申请保密。在拟定和解协议时,应注意在办
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及裁定书内容。文章介绍了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定情形,包括案件情节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等。文章还给出了刑事终止审理裁定书的范文,并指出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诉。文章旨在为公众普及刑事终止审理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法律咨询渠道。
刑事案件和解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具体处理方式。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减轻刑事责任。对于不同阶段的刑事案件,如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等,都有相应的和解后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