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合并 >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时间:2022-05-0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2240
应纳税所得颜是应纳税颜的计税基础,即应纳税颜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得出的:计算公式=纳税人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关于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1,应纳税所得颜是应纳税颜的计税基础,即应纳税颜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得出的:计算

公式=纳税人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2、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应交的税费金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费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税

1、企业所得税中的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按投资额的70%,在持股满2年的情况下,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法律依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分立后股东的股权如何处理

    公司分立后股东股权的处理方式,包括依据分立协议持有股权和承担债权债务,以及投票反对股东的股权收购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公司分立程序,包括董事会拟定分立方案、股东会决议、编制财务及财产文件、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和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等步骤。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率

      根据全年应纳税额的多少,适用的税率多少不一样,有5%、10%、20%、30%、35%五类。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体工商户的

  • 工资扣税税率标准

      工资要怎么扣税是关系到我们每个劳动者的利益问题,是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事情。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了解,工资扣税税率标准是怎样的?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个税税率适用范围

      个税税率其实就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它是每个缴税人都应该关心的点,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后的到手工资是多少。相信也有很多人还不了解个税税率的适用范围以及计算公式。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的介绍。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

  • 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 企业所得税应税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