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后,发现公安机关或本院负责侦查的部门在讯问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或者录音、录像内容与讯问笔录不一致的情况,应逐一列明并书面要求公安机关或本院负责侦查的部门进行纠正、补正或提供合理解释。
如果发现讯问笔录与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内容存在重大实质性差异,或者公安机关或本院负责侦查的部门无法进行补正或提供合理解释,该讯问笔录将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或提起公诉的依据。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四条
对于不需要逮捕或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传唤其到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住处进行讯问。
在传唤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应出示《传唤通知书》和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并要求犯罪嫌疑人在《传唤通知书》上签名、盖章和留下指纹。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填写到案时间。
传唤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且不得以连续传唤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至少两名侦查人员进行。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首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并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提出问题。
在讯问过程中,应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严禁使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供述。
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除非妨碍侦查或无法通知,应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教师到场。讯问可以在公安机关进行,也可以选择未成年人的住所、单位、学校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
对于聋哑犯罪嫌疑人,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与讯问。
讯问笔录应由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无阅读能力的人,应向其宣读。如果发现遗漏或错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更正。犯罪嫌疑人确认无误后,应签名、盖章并留下指纹。侦查人员也应在讯问笔录上签名。如果犯罪嫌疑人要求自行书写供述,应允许。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自书写供词。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