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通知。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法定代理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代为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六十五条
1、保护权利,尊重人格。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要依法保护其应有的权利,如自我辩护、核对讯问笔录和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等权利。在其进行自我辩护的陈述时,不要随意打断或妄加指责,要耐心听取并做好笔录。在核对笔录时,对没有阅读能力的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向其宣读,对其指出的错误或遗漏的地方,应认真按其合理意见予以修改或补充;对其拒绝回答确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时,不应再追问。
2、允许有误,及时纠正。当犯罪嫌疑人由于可以理解、合乎逻辑的原因,非故意造成口供与其他证据不相符时,要弄清其认识、记忆发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其重新进行正确的回忆和客观全面的认识,给予其纠正的机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对其一切都断然否定,更不能用恐吓、斥责、谩骂等侮辱性的言行伤害对方的人格尊严。
3、用语规范,讯问灵活。讯问应以对法律负责的态度提出问题,用语要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讯问语言,以便与之沟通,使其接受讯问,予以配合。
询问证人和被害人的法律程序和方式。侦查人员需充分了解案件和证人情况,选择适当的询问地点,个别询问证人,保障证人权益,并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方式询问。询问被害人时需考虑其特殊地位,既认真听取陈述,又要注意分析陈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人身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条件和逮捕的适用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需经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审查决定。逮捕是一种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其适用条件包括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以
无需逮捕的情境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某些罪行轻微或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如未成年、老年人、残障人士或首次犯罪、偶然犯罪的罪犯等,可以不进行逮捕。同时,《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可以采取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而不逮捕。对于妨害公务罪的处理和传唤不拘留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要追究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是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但案件一般不进行公开审理。第一百六十九条 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