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四条,当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庭前会议时,应由出席法庭的公诉人参加。在需要的情况下,检察官助理可以提供协助。此外,可以配备书记员担任记录工作。
在宣告开庭之前,书记员应先核对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已到庭。随后,书记员向诉讼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宣读法庭规则,并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席。最后,书记员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1) 审判长宣布开庭,传唤当事人到庭。在传唤过程中,需要查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信息。此外,还要了解当事人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以及收到附带民事诉讼的日期等。
(2) 审判长公布案件来源、起诉案由以及是否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审判长需要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3) 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同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享有的诉讼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他人辩护;当事人、辩护人可以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或者经审判长许可自行发问;当事人和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有权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经审判长允许后,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可以对案件事实和相关证据发表意见,并与对方进行辩论。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等。
(4) 审判长应当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有回避申请。如果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审判人员或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按照刑诉法有关回避的规定处理。如果合议庭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应当当庭驳回回避申请,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同意或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
主权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外国人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的适用规定和管辖权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守国际条约原则、诉讼权利同等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包括国际条约的适用、国内法的规定、国际法原则的体现以及平等对待的原则。
陈××因盗窃一案不服××市××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并提起上诉的内容。陈××在审讯过程中受到压力,被迫捏造犯罪事实,认为原审法院的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因此提出上诉,请求重新审理并依法宽大处理。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自诉则是公诉的对称,指对于法律规定的案件,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
被申请人李某甲,男,1976年3月6日出生,汉族,无业人员。泌阳县人民检察院以泌检刑医申2号强制医疗申请书于2016年7月8日提出对李某甲强制医疗申请,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法定代理人及指定代理人对指控的案件事实和强制医疗均无异议。申请机关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