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四条,当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庭前会议时,应由出席法庭的公诉人参加。在需要的情况下,检察官助理可以提供协助。此外,可以配备书记员担任记录工作。
在宣告开庭之前,书记员应先核对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已到庭。随后,书记员向诉讼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宣读法庭规则,并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席。最后,书记员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1) 审判长宣布开庭,传唤当事人到庭。在传唤过程中,需要查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信息。此外,还要了解当事人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以及收到附带民事诉讼的日期等。
(2) 审判长公布案件来源、起诉案由以及是否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审判长需要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3) 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同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享有的诉讼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他人辩护;当事人、辩护人可以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或者经审判长许可自行发问;当事人和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有权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经审判长允许后,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可以对案件事实和相关证据发表意见,并与对方进行辩论。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等。
(4) 审判长应当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有回避申请。如果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审判人员或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按照刑诉法有关回避的规定处理。如果合议庭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应当当庭驳回回避申请,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同意或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规定。明确指出了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关连、存在利益关系等。同时,规定了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和违规会见。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做出,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及申请复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回避的规定。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的情形,如相关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等。同时,也阐述了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申请的程序和法院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