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察院对于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1)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2、《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第一条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
第二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情形:
(一)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二)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明已有查证属实的。
第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一) 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不构成犯罪的;
(二) 仅有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无其他证据印证的;
(三) 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和无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且难以排除的;
(四) 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的供述存在重大矛盾,且无其他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的;
(五) 没有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不能相互印证的;
(六) 证明犯罪的证据中,对于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依法予以排除后,其余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的;
(七) 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的;
(八) 虽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但无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该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九) 其他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情形。
第四条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根据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第五条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 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
(二) 可能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的,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三) 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四) 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五) 可能有碍本案或者其他案件侦查党的;
(六) 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所、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七) 对犯罪嫌疑人不羁押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其他情形。
探监证明格式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户籍居民到某监狱探望收押人员的证明格式,同时提及了相关刑事知识,包括探监的条件、证件要求以及时间规定。证明中需说明探望人员与收押人员的亲属关系,并承诺遵纪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能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逮捕的前提条件,包括逮捕令的发布、逮捕的条件、证据要求、变更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情况。逮捕令需通过法律判定有罪后由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发布。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有社会危险性。对于特定人群如患重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
批准逮捕在不同情境和视角下有不同的意义,既不能简单地视为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被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但从法律角度和长远来看是必要的法律程序。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若满足特定条件,仍然可以取保候审。被批准逮捕后是否能取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