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是一个月。对于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如果案件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检察院可以退回给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这个期限也是一个月,最多可以退回两次。
如果案件的管辖发生变化,从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的期限。
一般情况下,检察院接到案件后会在一个月内向法院提起公诉。具体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但不会超过法定的最长期限。
正常情况下,法院会在正式立案后的一个半月内审结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犯罪事实是对犯罪嫌疑人正确定罪和处刑的基础。只有查清犯罪事实,才能正确定罪量刑。因此,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必须首先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犯罪事实包括: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一般违法行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负刑事责任或免除刑事责任;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事实。
实践中,对于具体案件来说,只要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就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对于符合上述第2种情况的,应当以已经查清的罪行起诉。因此,并不需要查清并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司法实践中那种查清案件的一切事实后才提起公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客观依据。因此,人民检察院指控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
证据确实是对证据质的要求,要求每一证据用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事实,并与犯罪事实有内在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真相。
证据充分是对证据量的要求,只要一定数量的证据足够证明犯罪事实,就达到了证据充分性的要求。
证据确实与充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证据确实必须以证据充分为条件。如果证据不充分,证据确实也无法达到;反之,如果证据不确实,即使证据充分,也不能证明案件真实。
因此,证据确实、充分是提起公诉的必要条件。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公诉案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法律咨询。公诉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关于原告代理人对刑事部分判决的疑问,律师解答称只能申请抗诉。文章还强调了公诉案件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打击犯罪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类型和自诉担当的不同原因。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台湾地区的自诉担当原因主要关乎自诉人自身或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