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记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行为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的情况,可以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处理债务。
在登记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中对财产的分割约定,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对财产进行分割。
在登记离婚后,一方违反离婚协议中对财产的分割约定,要求变更或撤销原有的财产分割协议。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如果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诉讼时效为两年,自约定履行到期之次日起计算。
对于离婚时未涉及到的财产,诉讼时效为两年,自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如果在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侵吞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诉讼时效为两年,自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如果在签订离婚协议时,一方存在胁迫、欺诈等行为,诉讼时效为一年,自离婚之次日起计算。
对于不服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情况,诉讼时效为两年,自判决书、调解书生效之次日起计算。
在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之前,首先要审查涉案的财产是否已经在离婚诉讼中进行了处理。如果已经处理过,需要认真审查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盲目起诉可能面临被驳回的风险。
在提起诉讼时,要考虑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将会丧失胜诉的权利,法院驳回诉讼请求的可能性较大。
在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之前,要审查搜集的证据是否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能够证明夫妻共同财产的存在。否则,可能面临法院驳回诉讼请求的风险。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离婚向法院起诉的具体流程。包括原告起诉时的法院管辖和离婚起诉书的准备,法院立案和提交证据的流程,以及法院调解、开庭审理和法院判决的过程。在整个流程中,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调解和判决,涉及抚养权、财产分割、债务和当事人过错等问题的证据收集非常重
关于一审未分割财产再次起诉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需满足一定条件。对于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若没有新情况或新理由,六个月内再起诉法院不受理。但是,如果一审判决离婚,当事人可随时起诉分割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