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遗嘱内容违反公序良俗,不合法合规,也将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遗嘱也将被视为无效。
以上是继承中遗嘱无效的几种情况。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首先继承的是配偶、子女和父母。
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在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况下,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如果被继承人去世后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那么第二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姊妹在继承时,对不在世的兄弟姊妹应得的份额由他们的子女代位继承。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资格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律师可以担任遗嘱执行人,但必须符合无利益关系和不属于继承人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遗嘱的见证人的限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等不能作为见证人。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口头遗嘱的效力要件。口头遗嘱生效需满足遗嘱人具备订立能力、处于危急情况、有见证人存在、受益人合法以及遗嘱内容合法等条件。同时,根据《继承法》规定,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