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行使多重著作权时,必须遵循不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的规则。
2. 在行使多重著作权时,必须遵循提前获得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的规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的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时,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时,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1. 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如果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可以参照该权利的使用费给予赔偿。对于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
2. 如果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或者权利的使用费难以计算,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3.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4.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如果权利人已经尽了必要举证责任,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等主要由侵权人掌握,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等。如果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等,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来确定赔偿数额。
5. 在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人的请求,对侵权复制品进行销毁,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对于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销毁,并且不予补偿。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设备等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
产品设计图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根据著作权法,产品设计图受到保护,但不包括构思、想法和技术方案。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发表、署名、篡改和剽窃作品,以及未经许可的使用和其他侵权行为。严重侵权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小说版权登记的流程及时限,包括登记程序和办理时间。文章还明确了版权登记与注册的区别,介绍了我国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的具体权利形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形式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人身权的规定,明确指出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人身权与特定个人密切相关,具有专属性和绝对性,不能用金钱衡量。尽管人身权与财产权有联系,但仅仅是财产关系产生的基础,而不是转让的对象。只有著作权的财产权可以进行转移。
法律上判定剽窃行为的两个标准。首先,需判断被剽窃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作品需具备独创性和表现形式。其次,需判断剽窃行为是否超出“适当引用”的范围,超出则认定为侵权。适当引用的具体标准包括引用字数和被引用作品的比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