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策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道路。从生产能力来看,我国传统行业的产能早已摆脱过去供给不足的状况。2014年工信部公布的产能过剩行业名单显示,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以及稀土等工业行业均属于需要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正因为如此,我国对外投资的目的之一就应该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还应以获取高端技术为目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过去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先进技术无疑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在我国对外投资的区位策略方面,可以考虑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依托丰裕的劳动力,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工资水平的持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原先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资源,这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了选择空间。通过向这些国家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转移我国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为东道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同时,还可以考虑借助兼并方式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以获取我国所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欧的跨国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拥有了前沿的生产技术。在部分跨国公司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时,我国企业适时采取兼并方式,能够获取我国所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立足于发达国家的海外并购能够为我国带来诸多难以获取的研发机会,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引领我国的产业不断升级。
在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方面,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日用工业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内的不少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和经营能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经营规则的专业人才。这些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也完全有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投资;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极差也为我国这些产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我国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掌握关键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
在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欧洲、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各国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不约而同地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力度,而我国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在对外投资方面将赢得先机。另外,由于能源和矿藏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国应该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力度。在对外投资的产业布局中,更加重视对石油、矿藏等资源开发型产业的选择。特别要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可有效占领发展中国家相应的市场,分摊相应的研发成本,从而强化其相对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建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追踪前沿技术,从而获取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个人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及特征。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应纳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则由自然人投资设立,包括个人独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私营企业的特征包括所有制性质的划分、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的多样性等。个人独资企业特征是投资者
为了码头更好的明天,特制定如下规章制度,规范各个人员的职责,望大家遵照执行。
码头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其具体岗位职责,涉及总经理、会计和副总经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总经理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组织生产、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会计岗位需遵守国家法规,执行单位决议,做好统计工作等;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管理、资金运转、安全生产等工作。这些
私营企业的法人属性及其类型。私营企业的法人属性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独资法人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私营企业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类型。其中,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如
国务院令第596号关于个体工商户条例的内容。该条例旨在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条例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定义、登记机关、市场准入原则、监督和管理、政府支持和服务、个体劳动者协会的作用,以及登记申请和办理、登记事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