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法人的权利与职责:
(1)代表公司从事民事活动的权利;
(2)召开并主持股东会的职责;
(3)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
(4)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与职责。
2、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1、两者的概念不同:
(1)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
(2)而法定代表人是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没有正职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设有董事会的法人,以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没有董事长的法人,经董事会授权的负责人可作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2、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1)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不能产生法人代表;
(2)而法定代表人则依法由上级任命或由企业权力机构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
3、两者组成的人数不同:
(1)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个;
(2)而法人只有一个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独立行使法人职权。
4、两者的权限不同:
(1)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职责范围内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活动,他的行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动,而是对法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
(2)而法定代表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直接代表法人对外行使职权。
5、两者变更的法律程序不同:
(1)法人代表的变更没有一定的程序,他不需要登记;
(2)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应登记的事项之一,这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如有变更,应及时办理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手续。
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在法律约束的时候是被称为是类似于公民的法人的,而法人日常的工作是和老百姓不一样也就不能劳动合同这样的文书来限制公司的日常活动的,就算是法人要签订合同也必须是按照公司之间完全相同的地位来互相协商签订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优化股权结构的措施,包括实现股权分散、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展股权收购活动、实现股权有进有退、适度引入职工股份以及实施产权置换等。同时,也介绍了公司法对股权的相关规定,如股东的权利、股权转让的程序和优先购买权等。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
公司法中股东诉讼权利的相关规定。股东在特定条件下可提起诉讼,包括当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职责时,以及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股东在提出书面请求后,若监事会或董事会未提起诉讼或情况紧急,有权以自身名义起诉,旨在保护公司利益。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诉讼的相关法律依据和投资权益归属争议。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合同若有效,实际出资人享有投资权益。若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可主张权利。同时,隐名股东要求确认股东资格需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
除斥期间的概念及其在民法中的应用。除斥期间指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存在的期限,若权利人在该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将导致权利的消灭。关于除斥期间在公司的应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或章程,股东可请求法院撤销。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