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诉讼
时间:2025-06-2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隐名股东是指投资人实际认购了出资,但是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等没有显示。这样的一些情况如果没有书面协议是非常容易发生纠纷的,那么隐名股东能否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
一、法律依据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订立的合同约定,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显名股东为名义股东,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且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人民法院应认定该合同有效。
二、投资权益归属争议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若实际出资人与显名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可主张权利,若显名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股东资格确认的要求
若隐名股东要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在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中记载,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必须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否则法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在隐名投资关系中,实际出资人并非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记等材料所记载的股东。若实际出资人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应参照《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规定,并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因此,隐名股东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的具体内容。其中,转让方与受让方就某保安公司的股权转让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协议。协议包括股权转让的价格与付款方式,以及相关的保证和风险提示。受让方需审查转让方的股东资格证明,包括公司章程、出资证明、股份证书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
-
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的细节。甲方将其在公司拥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乙方,得到了公司股东会的批准。协议中强调了风险的防范,包括审查转让方的股东资格和合作对象的审查。股权转让价格和支付方式也被详细规定。甲方声明其转让股权的唯一所有权,并已经履行了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义
-
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纠纷解决方法
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之间的纠纷解决方法。李某通过蔡某成立公司并担任名义股东,双方签订协议约定李某是实际出资人并享有股东权益。后发生纠纷,法院依据相关法规及双方协议认定协议有效,李某有权要求蔡某支付分红款,但无权要求公司支付。此案强调了隐名出资人和名义
-
公司隐名股东协议
公司隐名股东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中明确了甲乙双方的实际出资额、责任承担与利益分配、股权转让、权利限制、保密条款、竞业禁止以及其他条款。甲方通过乙方进行投资,并保障隐名股东的权利。协议详细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的责任分配、利益分配方式、股权转让条件、权利限
-
隐名股东是否有权请求解散公司?
-
股权转让协议
-
隐名股东出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