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某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实行管理时,在实施法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面对进口商品规定了比本国商品更高、更严、更难的要求,没有给予进口商品“国民待遇”。另一种则是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手段先进、管理体制完备等优越条件,主导制定一些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使得那些实力较差、科技落后的国家难以适应,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两种不同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际运用中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表现,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很多国家首先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国家标准,然后就制定出大量的技术标准并随即加以颁行。例如,欧盟已经拥有11万个现行技术标准,让那些向欧盟出口商品的国家和地区感到防不胜防。
技术标准颁布后,往往要根据施行的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因此,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当代世界各国都经常定期修改标准,使得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标准越来越细,以至出口国刚刚适应旧的标准,但产品出口又触新垒,始终是疲于奔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的实力较强,其技术标准的水平较高,要求较严,特别是对产品的环境要求更加严格,足以让其他国家的产品望尘莫及而不幸触垒。例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多达116项,欧盟对茶叶的农残检验项目有35项,导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大米和茶叶出口严重受阻。
不少国家规定,外国商品通关进入本国市场前必须先取得认证。例如,出口美国的电器必须取得美国保险商实验室的认证并加贴UL标志后,才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但是,一种电器产品要取得该项认证并加贴UL标志,往往要经过十分烦琐的手续,并且主动权完全控制在进口国手里,出口商要么望而生畏,要么受制于人。
个人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及特征。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应纳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则由自然人投资设立,包括个人独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私营企业的特征包括所有制性质的划分、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的多样性等。个人独资企业特征是投资者
为了码头更好的明天,特制定如下规章制度,规范各个人员的职责,望大家遵照执行。
码头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其具体岗位职责,涉及总经理、会计和副总经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总经理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组织生产、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会计岗位需遵守国家法规,执行单位决议,做好统计工作等;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管理、资金运转、安全生产等工作。这些
私营企业的法人属性及其类型。私营企业的法人属性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独资法人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私营企业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类型。其中,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如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