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某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实行管理时,在实施法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面对进口商品规定了比本国商品更高、更严、更难的要求,没有给予进口商品“国民待遇”。另一种则是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手段先进、管理体制完备等优越条件,主导制定一些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使得那些实力较差、科技落后的国家难以适应,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两种不同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际运用中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表现,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很多国家首先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国家标准,然后就制定出大量的技术标准并随即加以颁行。例如,欧盟已经拥有11万个现行技术标准,让那些向欧盟出口商品的国家和地区感到防不胜防。
技术标准颁布后,往往要根据施行的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因此,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当代世界各国都经常定期修改标准,使得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标准越来越细,以至出口国刚刚适应旧的标准,但产品出口又触新垒,始终是疲于奔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的实力较强,其技术标准的水平较高,要求较严,特别是对产品的环境要求更加严格,足以让其他国家的产品望尘莫及而不幸触垒。例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多达116项,欧盟对茶叶的农残检验项目有35项,导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大米和茶叶出口严重受阻。
不少国家规定,外国商品通关进入本国市场前必须先取得认证。例如,出口美国的电器必须取得美国保险商实验室的认证并加贴UL标志后,才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但是,一种电器产品要取得该项认证并加贴UL标志,往往要经过十分烦琐的手续,并且主动权完全控制在进口国手里,出口商要么望而生畏,要么受制于人。
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资格确认和登记规范的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相关流程,以及经营活动中的相关规定。文章还介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登记机关的职责,以及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条件和申请流程等具体内容。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作用,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限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限制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并强调我国需提高产品标准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独资企业的定义及其法律解释,包括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注册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以及变更登记的具体要求。独资企业是由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承担无限经济责任的企业。在设立和变更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审批的业务需提交批准文件。
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转移,对县域经济及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不足;银行资金投向制度冲突导致对民营企业投放不足;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如规模小、信誉不足等,增加了银行借贷风险;直接融资渠道有限,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