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果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后果。因此,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原告往往是公司的中小股东,他们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不清楚,可能无法向法庭提供公司的相关资料。因此,要求原告股东承担举证责任将增大其败诉风险,从而导致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价值丧失。
然而,股东代表诉讼中无法直接实行“举证倒置”的规则,因为被告可能是公司的内部人或外部人。当公司内部人作为被告时,由其承担相当的举证责任是可行的;但当公司外部人作为被告时,其举证能力可能不如原告股东。
当被告是公司外部人时,仍然应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五十一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意义及特征,该制度是现代公司法的重要内容,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有重要作用。它涉及原告股东、被告和公司三方的关系,并强调股东代表诉讼包含“代表权”和“代位权”两个层面。在中国,新《公司法》实施前,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无法通过司法途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即将实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该制度通过赋予中小投资者充分的诉讼权,旨在加大高管违规成本,解决现有诉讼机制不足的问题。新《公司法》预计最快将在6月底出台,股东代表诉讼制已经破冰在即。这一制度是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利
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有积极作用,但存在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先诉请求制度旨在平衡公司正常经营和股东权益保护,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