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姻登记条例 > 父母可以包办结婚登记,子女不用到场吗

父母可以包办结婚登记,子女不用到场吗

时间:2022-12-22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7260
导读:结婚登记必须本人亲自到场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4条的规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最近,江西抚州一男子在网站留言称,自己和女友相恋多年,但父母一直反对,直到2018年才同意这门亲事。

可当他们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时却发现,男子的父亲在2008年早已经帮他跟另一个女孩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而自己却毫不知情。

此后男子想起诉离婚,又担心被女方家以巨额赔偿相威胁……那么男子所言是否真实?父母有权为子女包办结婚登记吗?

针对上述情况,抚州市民政局展开调查,并逐步揭露事实真相。

经查阅相关档案,民政局是按照正常程序办理的,并没有发现男子未到场却仍然为其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

经进一步调查沟通得知,事实与男子所说的情况是存在较大出入的。

原来,男子在外打工结识了一位新女朋友,为了促进和女友的关系,他便刻意隐瞒自己的婚史。

谁知后来感情升温太快,男子见瞒不住了,就找了一些理由想搪塞过去。

不知男子最终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和女友,这个事情更像一场闹剧,惹得众人啼笑皆非。

喧嚣之余,结合本事件,仍有几个法律问题需要注意,我将对此进行分析。

01 结婚登记必须本人亲自到场根据

《婚姻登记条例》第4条的规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此外,《民法典》第1049条也强调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结婚登记。

综上可以得知,办理结婚登记的双方必须亲自到场,父母无权为子女包办登记结婚,男子的谎言不符合法律常识,缺乏法律依据。

02 禁止父母包办婚姻

婚姻自由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婚姻登记条例》第6条规定,非双方自愿不予办理结婚登记。

此外,《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婚姻。

同时《民法典》第1046条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父母想让子女早点结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根据法律的规定,父母包办婚姻,强行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此外,根据《刑法》第257条的规定,父母暴力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03 结婚前的欺骗可能成为结婚后的隐患

男子为与女友交往,不惜编造一连串谎言,隐瞒自己的婚史,让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显得不那么真诚。

即便男女双方顺利走进婚姻,难保女方不会发现男方曾结过婚,这就给婚姻埋下了一颗雷。

加之结婚后的各种琐事、矛盾,女方会认为自己受到欺骗,最终选择离婚。

经手多年离婚案件,还是想给这位男子提点建议,就算瞒得了一时也瞒不了一世,到最后得不偿失,不如结婚前真诚一点,坦然面对婚姻的失败,反而能够取得女友的谅解。

我是信金国律师,您的专属婚姻家事法律顾问,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和我聊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婚再结婚登记手续的法律要求

    离婚再结婚登记手续的法律要求。当事人复婚时,需提供户口证明、身份证件和婚姻状况证明,包括离婚证件。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注明恢复结婚的字样,并收回离婚证。复婚登记是夫妻关系的合法标志,未经登记同居无法获得法律保障,易引发问题。

  • 胁迫离婚的法律程序及时限

    胁迫离婚的法律程序及时限。协议离婚可在双方协商一致后前往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办理手续,当天可领取离婚证书。诉讼离婚则需通过法院处理,根据案件争议程度,审理时间约为3个月或6个月。

  • 结婚程序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中国公民结婚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包括申请阶段的证件提供、婚前检查、与外国人结婚的特别规定,审查阶段对申请的检查,以及登记阶段的手续办理。同时,还介绍了不予登记的情况和相应的救济途径。

  • 精神病人离婚的经济补偿探讨

    精神病人离婚时的经济补偿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可通过双方协议确定,如协议无法达成,将由法院判决。给付经济帮助时,需考虑当事人经济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准,并根据生活困难程度、个案

  • 离婚的方式和成本
  • 哪些情形离婚不用返还彩礼
  • 离婚如何规定彩礼返还的情形,有哪些相关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