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姻自由 > 登记类的行政许可范围包括有哪些?

登记类的行政许可范围包括有哪些?

时间:2022-11-07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7351
导读:登记类的行政许可范围包括工商企业的登记,以及还有社团的登记,再者就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一般只要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件,行政机关就可以在规定的法条下进行审批,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登记类行政许可的范围及定义

登记类行政许可涵盖了工商企业登记、社团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等。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1. 直接涉及特定活动的事项

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

2. 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

3. 需要确定特殊资格、资质的事项

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

4. 需要审定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

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

5. 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

6.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行政许可的排除范围

1. 可自主决定的事项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2.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事项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3. 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4. 行政机关能够通过事后监督等方式解决的事项

行政机关能够通过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解决的事项。

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

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始于申请人行使申请权。行政许可的申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行政许可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意思表示。申请行为必须符合以下要件:

1. 向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行为必须向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提出。

2. 申请人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行为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明确的申请。申请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

3. 提交所需的有关材料

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时,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综上所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相对方申请后,通过颁发证件或执照的形式,特许当事人可以实施相关行政行为的行为。在处理时需要考虑是否在许可范围内,如果超出经营范围,则当事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登高作业违反规定的相应处罚

    关于登高作业违反规定的相应处罚,包括《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中对违反安全规定作业的处罚措施,以及《建筑法》中关于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处罚规定。同时,也提到了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遵守的建筑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包括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安

  • 婚姻法对订婚的法律地位

    婚姻法的法律地位与订婚的关系。旧中国时期,订婚是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但新中国婚姻法不将订婚视为法定程序,仅允许婚姻当事人自行订婚,不受法律保护或干涉。其原则在于确保婚姻自由、防止包办干涉和考虑男女恋爱中的变化等。与此同时,婚姻法符合国际立法趋势。针对

  • 行政处罚的分类

    行政处罚的分类。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进行限制或剥夺的处罚措施。主要包括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训诫罚和财产罚。人身自由罚如行政拘留;行为罚如责令停产停业和吊销许可证;训诫罚主要为警告;财产罚包括罚款和没收。如需深入了解或法律咨询,请

  • 行政处罚超过几年免于处罚

    行政处罚的期限及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

  • 建筑工程许可证办理条件2024最新
  • 拆迁分配纠纷找什么部门
  •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