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条件 > 两个外省的人结婚需要什么证件?

两个外省的人结婚需要什么证件?

时间:2023-11-03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7560
导读:两个外省的人结婚需要的证件有:双方当事人的户口本原件以及复印件、身份证,免冠照片等。需要注意的是户口本上需要有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盖章,并且身份证需要在有效期之内,如果户口本遗失的需要及时到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

外省人结婚所需证件

当两个外省的人要结婚时,他们需要准备以下证件:

1. 居民身份证

结婚双方需要携带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2. 户口簿或集体户籍证明

双方需要提供户口簿或集体户籍证明作为证明身份的材料。

3. 婚姻状况证明

结婚双方需要提供婚姻状况证明,具体办理方式如下:

  • 固定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职工需要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
  • 待业人员和个体无业人员需要由居(村)委会出具证明。
  • 待业人员和个体户还需要提供劳动手册或执照。

4. 个人照片

双方需要准备3张近期正面免冠的二寸彩照,照片颜色需统一。结婚登记处提供宝利来快照服务。

5. 再婚当事人的特殊证明

如果是再婚的当事人,除了以上证明,还需要提供离婚证书、解决夫妻关系证明、法院调解书或法院离婚判决书。持初级法院判决书的还需提供初级法院判决生效的证明。

6. 因私出境人员的特殊证明

如果是因私出境的人员,除了以上证明,还需要提供在国外期间的婚姻证明,需经我驻外使领馆认证或公证。

7. 因私出境回国定居者的特殊证明

如果是因私出境回国定居的人员,如果没有在国外期间的婚姻状况证明,可以提供经公证的本人在国外的未婚证明书。

结婚流程

结婚登记的流程如下:

1. 登记地点

男女一方需要前往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2. 准备材料

按照上述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证件和材料。

3. 提交申请

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婚姻登记机关,并填写相关申请表格。

4. 等待审核

婚姻登记机关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核实双方的身份和婚姻状况。

5. 领取结婚证

审核通过后,双方可以领取结婚证。

不具备结婚能力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个人不具备结婚能力:

1. 重婚

已经与第三者有婚姻关系,并且这种婚姻关系没有中止。

2. 未达到结婚年龄

男性未满22周岁,女性未满20周岁。

3. 不应结婚的生理缺陷

患有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有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 近亲结婚

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的亲人结婚。

5. 隐瞒性行为能力

对于丧失性行为能力的人,如果隐瞒这一情况与对方结婚,婚后因此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方可以要求离婚。

对于双方都是外省人的情况,办理结婚手续的材料和流程一般没有变化,需要按照当地民政局的要求严格执行。如果双方已经迁移户口,可以在迁移后的地址办理结婚登记;如果还未迁移户口,则需要在原户籍所在地进行办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少数民族结婚所需证件及法律规定

    少数民族结婚所需的证件及法律规定。包括内地居民办理结婚登记所需的证件和证明材料,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结婚所需证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介绍了结婚制度、结婚登记的作用以及结婚程序等相关内容。文章强调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婚姻制度的尊重和赋予的自治权,并

  •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的登记地点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 一、协议离婚的办理程序

    协议离婚的办理程序与办理时间。协议离婚需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明、结婚证及双方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等。办理流程包括提出申请、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签名确认及审查等步骤。协议离婚时间取决于夫妻双方是否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 结婚的法律要求

    结婚的法律要求,包括自愿性、法定婚龄和一夫一妻制原则。结婚必须是双方的完全自愿行为,法定婚龄为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申请结婚的双方必须没有配偶,只能为未婚者、丧偶者或离婚者。这些规定体现了婚姻自由原则和我国国情。

  • 申请离婚所需材料清单
  • 婚前所购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内地居民结婚手续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