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东权利受侵害时应当如何处理
时间:2023-11-1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股东权益遇到侵害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归类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体制不健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股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其次公司监事会没有起到作用,但最终原因还是现行立法不完善。所以造成股东之间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法律纠纷非常多。那么,当股东权利受侵害时应当如何处理?以下,是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
股东权利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直接诉讼
直接诉讼是指股东以原告身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可能是公司、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公司法》,直接诉讼可以在以下5种情况下提起:
- 撤销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如果股东认为公司在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时违反了法律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了公司章程,股东可以在决议作出后60日内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决议。
- 董事及高管人员违反职责:如果股东认为董事或高管人员违反了法律或公司章程,损害了股东利益,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不能行使查阅权:根据《公司法》,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的章程、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和账簿等。如果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查阅,股东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查阅。
- 要求公司回购股份:如果股东对公司股东会的决议持反对意见,并且该决议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合理价格回购其股份:
- 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在这五年内连续盈利,并符合分配利润的规定;
- 公司合并、分立或转让主要财产;
-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出现其他解散事由,股东会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以继续公司存续。
如果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回购协议,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解散公司: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继续存续将对股东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并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百分之十的股东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
二、派生诉讼
派生诉讼是指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原本应由公司提起诉讼,但由于各种利益关系或其他原因,公司未能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可以代替公司自己提起诉讼,成为原告。这样的制度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往往大股东控制着公司,如果他们侵害了公司利益,实际上是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他们不会让公司对自己提起诉讼。同时,如果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损害了公司利益,他们也不会代表公司对自己提起诉讼。此外,还可能存在公司董事疏于职守、怠于诉讼的情况。因此,派生诉讼对于保护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以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
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解决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章还详细讨论了股权确认、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确认、股东权益的保障和实
-
第一章 总则
公司章程的目的、公司法人资格、公司类型、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和义务等核心内容。公司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股东认缴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需明确,并需召开股东会通过修改决议进行变更。同时,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行使广泛的职
-
公司减资未通知债权人时的法律处理方式
公司减资时通知债权人的法律义务以及未履行通知义务时的法律处理方式。公司减资未通知债权人时,债权人的权利将受到影响,公司的减资行为对这些债权人无效。公司股东在公司未履行通知已知债权人义务时,应承担责任。虽然公司法未明确规定具体责任,但可参照司法解释规定
-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前者是因公司遭受侵犯而间接损害股东权利,当公司未起诉时由股东提起诉讼,性质为共益权;后者则是股东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提起诉讼,性质为自益权。两者在产生原因、诉讼性质、诉权根据、诉讼目的和诉讼归属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法人是不是有权利解散公司
-
股权权利包括债务吗
-
公司法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