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直接诉讼 > 与同一股东控制的几个公司做生意的风险提示

与同一股东控制的几个公司做生意的风险提示

时间:2023-12-18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869
为了经营和税务上的方便,同一个股东注册几家公司经营同一种业务的情况比较常见。例如,甲本来做服装加工生意,已经有一家公司,因为欠了一笔税补不上,干脆另外注册了一家公司,让自己老婆担任法定代表人,签合同和开发票转到新公司操作,其他有关人事、财务、生产、销售则一切未变,仍由甲把持。这就相当于人们称有的政府部门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样,这类公司也可以被称为“一个老板、两个名字”。那么,如果发生了纠纷,可以要求新老公司和老板一起承担责任吗?

人员混同、业务混同及财务混同导致公司人格混同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A公司、B公司和C公司是三家独立的公司,但它们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都是甲。尽管注册地址不同,但它们的经营范围和办公地址相同。三家公司的经理、财务负责人、会计和出纳都是相同的人,甲在自己的名片上将这三家公司并列,并担任董事长职务。

交易背景

D公司是一家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商,甲和D公司负责人很熟悉。因此,从2006年开始,A、B、C公司分别以自己的名义与D公司签订了经销协议,购买工程机械产品。2007年8月,三家公司共同向D公司发出《说明》,表示要梳理业务关系,要求将与D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和销售量计算在C公司名下,并表示今后尽量以C公司名义进行业务往来。然而,2008年,C公司支付货款严重拖延,导致D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C公司支付所欠货款及利息,并要求B公司、C公司和甲个人对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判决

法院支持了D公司的诉讼请求,判决如下:1. 三家公司人员混同:三家公司的经理、财务负责人、出纳会计、工商手续经办人都是相同的人;A公司和B公司的主要股东都是甲,C公司的90%股份由甲的妻子持有,其他股东都是A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C公司的人事任免由甲决定,而不是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决定。2. 三家公司业务混同:三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基本重合,都实际经营工程机械相关业务;它们都以"唯一经销商"的身份进行销售活动,并使用相同的销售手册和格式合同;在对外宣传时,它们的信息混同,不作区分,例如在以C公司名义发出的招聘信息中,列明的是B公司的介绍以及A公司的成立时间和企业精神;《机械时讯报》所载的A公司地址实际上是C公司的地址,实际上三家公司的办公地址都是C公司的地址。3. 三家公司财务混同:三家公司使用共同账户,无法证明资金来源和支配已作区分,具体用款依据只有经理王某一人的签字;三家公司与D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业绩、账务和返利都计算在C公司名下,并且未约定返利的分配;在C公司向客户开具的收据中,有的盖有其财务专用章,有的则盖有B公司财务专用章。

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三家公司在经营中无视各自的独立人格,随意混淆业务、财务和资金,相互之间界线模糊,无法严格区分,使得交易相对人难以准确区分交易对象。在与同一交易对象有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三家公司还刻意将业务统计在C公司名下,客观上削弱了C公司的偿债能力,存在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以逃避债务的嫌疑。尽管三家公司在工商登记部门登记为彼此独立的企业法人,但实际上人员混同、业务混同和财务混同已构成人格混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违背了法人制度设立的宗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规范公司行为,甲个人、A公司和B公司应当对C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公司人格混同案例的启示

案例教训

上述案例说明在人员混同、业务混同和财务混同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要求各个公司和股东个人承担连带责任。该案件对于公司人格混同的问题具有典型性。然而,在现实中,很难同时证明人员混同、业务混同和财务混同的存在,这意味着可能只有一家公司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在与同一股东控制下的几家公司做生意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哪家公司发生交易,避免与注册资金较少、只为采购目的设立的壳公司签约。特别是当该股东新设立公司,并要求将原合同转到新公司履行时,应要求原公司提供担保,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债权无法实现的巨大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以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

    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解决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章还详细讨论了股权确认、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确认、股东权益的保障和实

  • 股东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方法

    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法,包括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直接诉讼是股东作为原告,将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被告,通过法院解决权利被侵害的情况,包括撤销决议、起诉董事及高管人员、行使查阅权、要求公司回购股份和解散公司。派生诉讼则是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

  •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前者是因公司遭受侵犯而间接损害股东权利,当公司未起诉时由股东提起诉讼,性质为共益权;后者则是股东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提起诉讼,性质为自益权。两者在产生原因、诉讼性质、诉权根据、诉讼目的和诉讼归属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做生意民间借款属于非法集资吗

    做生意时的民间借款是否属于非法集资的问题。文章指出,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并非等同概念。正常的民间借贷是在双方同意基础上建立的,有明确用途、偿还日期和合理利率,针对特定对象。非法集资则涉及未经许可向社会大众募集钱财,承诺还本付息,具有公开性、诱惑性和社会

  •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 律师谈消费维权体制问题
  • 租二房东转租的房子有什么法律风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