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以的。夫妻可以选择先解除婚姻关系,然后再单独分割财产。即使是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也不会因为原告的诉讼请求中没有包括财产分割要求而拒绝受理。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可以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归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然而,口头约定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引发纠纷。因此,法律规定类似的约定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1. 男女平等原则
人民法院在处理婚姻家庭案件时遵循男女平等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以及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
根据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在财产分割中可以给予女方适当多的份额,并将一些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如住房)分配给女方。考虑到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相对较弱,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帮助。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应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
在离婚财产分割时,不应损害财产的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对于生产资料的分割,应优先分配给需要该生产资料并能更好发挥其效用的一方;对于生活资料的分割,应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可分割的物品应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根据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4.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在离婚财产分割时,不得将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也不得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5. 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离婚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例如,夫妻租住的私房或公房在离婚时不得分给另一方所有。对于合伙经营的企业,在夫妻离婚时不能擅自分割合伙财产,而是应先从中分出夫妻合伙人应得的份额,再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以保护其他合伙人的利益。
如果夫妻双方决定解除婚姻关系并进行财产分割,无论是先离婚还是先分割财产,在法律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可。如果双方协商离婚,需要签署离婚协议书,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再婚时离婚财产的处理方法,以及复婚对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影响。复婚不会使原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失效,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而复婚后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复婚时有特别约定,否则只能要求分割复婚后取得的共同财产。
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指出对于动产等易于变动的贵重物品需要进行公证以避免离婚时财产归属不明确。文章还介绍了婚前财产公证的办理方式和婚前协议公证的办理步骤,包括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双方共同到公证处申请等。婚前财产公证旨在证明夫妻或未婚夫妻就财产和债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