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的财产分割不能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离婚纠纷不适用于仲裁程序。该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婚姻纠纷属于不能仲裁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然而,在离婚纠纷中,由于其涉及婚姻、收养、监护、扶养和继承等问题,不适用于仲裁程序。
离婚财产分割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该原则,离婚双方有权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并共同承担债务。
根据这一原则,离婚财产分割可以适当偏向女方,或者将某些特别需要的财产,如住房,分配给女方。这是为了照顾女方在离婚后可能面临的就业和谋生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以及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在离婚财产分割时,应确保不损害财产的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对于生产资料的分割,应尽可能分配给需要并能更好利用该资料的一方;对于生活资料的分割,应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的需要,并发挥物品的使用价值。对于不可分割的财产,应按实际需要和公平原则给予补偿。
离婚财产分割时,不能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也不能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总之,离婚后的财产分割不能通过仲裁解决,而应通过协商或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
婚前购房婚后还贷的财产分割问题。婚后还贷的归属依情况而定,如使用个人婚前财产还贷,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如使用婚后所得工资还贷,妻方可分割婚后还贷款部分。夫妻对财产有约定需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同时,《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做了详细
离婚后是否可以分割公婆的财产问题。根据婚姻法和继承法的规定,如果公婆在世,其财产不能分割;若公婆已去世,则需看是否有指定财产给儿子一个人。若未指定,财产归儿子夫妻共同所有,离婚时需分割;若已指定,则财产为婚内个人财产,与离婚无关。
离婚时公房使用权的问题。若一方无权获得公房使用权,则不存在补偿;若双方均有权,得到房产的一方应适当补偿未得到房产的一方,具体补偿标准可参照公房拆迁的补偿规定。法院在处理公房使用权问题时,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
离婚时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当夫妻离婚时,若一方故意转移财产,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但法律规定不能要求对方净身出户。对恶意转移财产的一方,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若离婚后发现有此行为,仍可向法院起诉。同时,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