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的财产纠纷的案由为“离婚后财产纠纷”,与婚姻家庭有关的案由具体如下:
1、婚约财产纠纷
2、婚内夫妻财产分割纠纷
3、离婚纠纷
4、离婚后财产纠纷
5、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
6、婚姻无效纠纷
7、撤销婚姻纠纷
8、夫妻财产约定纠纷
9、同居关系纠纷
(1)同居关系析产纠纷
(2)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
10、亲子关系纠纷
(1)确认亲子关系纠纷
(2)否认亲子关系纠纷
11、抚养纠纷
(1)抚养费纠纷
(2)变更抚养关系纠纷
23、扶养纠纷
(1)扶养费纠纷
(2)变更扶养关系纠纷
24、赡养纠纷
(1)赡养费纠纷
(2)变更赡养关系纠纷
12、收养关系纠纷
(1)确认收养关系纠纷
(2)解除收养关系纠纷
13、监护权纠纷
14、探望权纠纷
15、分家析产纠纷
16、法定继承纠纷
(1)转继承纠纷
(2)代位继承纠纷
17、遗嘱继承纠纷
18、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
19、遗赠纠纷
20、遗赠扶养协议纠纷
21、遗产管理纠纷
1、夫妻离婚财产首先可以由男女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可以起诉。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离婚是可以被分割的原则上是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案由是法律规范所明确规定的,但是对于具体的民事纠纷来说,在向法院起诉之前,可以不必依法确定案由,但是需要收集相关证明自己满足起诉的条件。对于离婚后财产纠纷,起诉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告、诉状之中写明了诉讼请求等。
赡养纠纷的管辖地问题,并详细说明了赡养纠纷起诉所需的材料。同时,阐述了赡养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义务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和调解原则等。此外,针对不同情况的赡养纠纷,如自幼送人抚养的子女与生父母、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继父母与继子女以及养父母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患有老年痴呆的孙某在养老院接受照料期间身上出现伤痕的情况。孙某的监护人女儿认为养老院未尽到照料义务,将养老院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养老院对孙某负有较高程度的照料义务,但无法证明其已尽到相应注意义务,因此判决养老院赔偿孙某医疗费和抚慰金共计1万元。
中国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无需公证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若因履行协议发生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夫妻对财产的约定也影响债务的清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