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和赡养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目的。
抚养通常指长辈对晚辈的行为,而赡养则指晚辈对长辈的行为。
抚养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和保护晚辈,使其健康成长;而赡养的目的是提供经济帮助,满足长辈的生活需要。
赡养是指子女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经济责任,提供经济帮助和物质支持。抚养则是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和教养。
相关法律规定了每个公民有赡养父母、抚养子女、扶养弱者的义务。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父母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的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会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如果不直接抚养子女,应当支付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弟姐妹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弟姐妹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弟姐妹有扶养的义务。
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在孩子年满十八周岁时终止,但如果孩子年满十八周岁后仍然存在以下情况,父母仍要履行抚养义务:
父母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作为父母,应按照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自觉履行义务,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应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无条件的,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这一义务,即使父母离婚,仍应承担抚养义务。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亲属间的抚养与赡养法律义务,包括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之间的抚养与赡养关系,并强调了夫妻间共同承担这些法律义务所产生的债务。债务用于支付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等,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共同承担。
抚养、扶养和赡养之间的区别。抚养主要是长辈对后辈的关照、教育和培养;扶养是特定亲属间的经济支持和生活协助关系;赡养则是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和生活物资的行为。三者涉及不同的责任主体和义务内容,细节和证据不同可能导致答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