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种观点,离婚时约定的违约金旨在督促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履行抚养义务。这种约定属于身份关系相关的协议,因此不适用合同法律规定。
如果一方未按协议支付抚养费,实际上是未履行法定的抚养义务,且有能力抚养却拒绝支付抚养费的恶劣情节,该方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而不涉及违约问题,因此也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第二种观点,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双方基于自愿签订的抚养费给付协议,约定违约金条款,旨在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并不对未成年人一方造成不利影响。
李律师支持第二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属于法律合同的一种,经双方同意产生,因此应受民法典调整。只要约定不违反法律,即为有效。离婚时双方可以约定抚养费支付及拖欠抚养费的后果,以督促义务方履行支付抚养费的义务,避免未来发生纠纷。
此外,不支付抚养费的违约金约定是一种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方式。抚养费能为未成年子女提供生活保障,而违约金的存在旨在督促义务人按约定履行其义务。
在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和实际损失,对违约金进行调整。法官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会依据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进行裁量。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关于欠条无利息情况下是否可以追加违约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应按约定执行但不超过年利率24%的限制。对于未约定借期内利率和逾期利率的情况,出借人可主张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如果仅约定借期内利率,未约定逾期利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