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案件中,子女的抢夺和藏匿行为非常普遍。根据北京市海淀法院的分析,涉及婴幼儿抚养权争议的离婚案件中,双方互相“抢孩子”的情况高达60%。
这种行为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有的当事人甚至长时间无法见到孩子,而且在抢夺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暴力行为。
此类案件对法官来说也非常棘手,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双方都想独占孩子,导致离婚案件久诉不决。
另外,子女的抢夺和藏匿行为会让他们一直处于动荡的生活环境中,与另一方的关系长期割裂,严重侵害子女的身心健康。有的当事人甚至为了避免孩子被抢走,剥夺了孩子的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通过并开始施行。新修订的法律明确规定了离婚时的子女抚养问题,其中第24条规定:离婚时,父母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这是首次针对离婚争夺子女问题的立法,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法律的明确规定禁止了离婚期间因争夺抚养权而抢夺或藏匿孩子的行为。
如果你是孩子被抢走的一方,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4条规定的“父母离婚时,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向公安机关报警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对方存在过错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注意收集证据。如果对方采取暴力抢夺孩子,可以报警寻求帮助,出警记录及笔录等可以作为对方不适合抚养孩子的证据。即使对方暂时藏匿孩子,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如果子女长期与你共同生活,对方抢夺孩子反而破坏了子女的稳定生活环境,加上可能存在的暴力行为,法官更有可能判决将抚养权归属给你。
其次,可以申请行为保全措施。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申请诉讼行为保全的当事人会越来越多。根据2018年的广东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程序指引,如果当事人因对方抢夺、转移、藏匿未成年子女而申请行为保全,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对方交出孩子,或者禁止其再次抢夺孩子。在申请行为保全时,需要提供基本证据。如果对方不悔改,继续抢夺、藏匿孩子,人民法院可以对其罚款或拘留。
怀孕期间是否可以离婚的问题。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中,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孩子非男方的情况不受此限。如因女方与他人通奸导致怀孕,男方有权利提出离婚。怀孕期间的离婚程序包括申请协议离婚、审查、登记和撤销等步骤,男女双方需协商并
离婚后父亲争取婴儿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根据情况,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也有例外。同时,在诉讼离婚中争夺孩子抚养权时,除了双方基本条件,双方父母的基本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及孩子的意见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离婚案件中原告撤诉或按撤诉处理后的再次起诉问题。六个月内若无新情况、新理由,法院将不予受理。文章以张男和李女的案例为例,说明离婚案件中的撤诉和重新起诉规则,并提出双方协商、寻找新证据和情况以及在六个月后重新起诉的解决方法。
离婚调解在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中的作用。离婚调解是诉讼的必经程序,目的是说服教育工作,宣传法律、政策和伦理道德,促进当事人互谅互让。调解过程中要坚持自愿和合法原则,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判决。调解有利于妥善处理离婚案件,减少纠纷恶化和法院执行工作。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