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家暴离婚案件中涉及子女抚养权的判决原则如下: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原则上判给母亲抚养。
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子女,判决抚养权归属应根据最有利于子女发展的原则确定。如果存在证据证明一方有家庭暴力等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事实,那么抚养权判给另一方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在离婚后,如果子女年龄在两周岁以下,通常会判给母亲直接抚养。而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双方无法就抚养问题达成协议,法院会根据双方具体情况,并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法院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如果女方希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抚养权一般属于相对绝对的抚养权,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如孩子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不宜与父亲共同生活,或者父亲有抚养条件但不履行抚养义务,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孩子无法与母亲共同生活等。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抚养权会判给女方。
对于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的孩子,抚养权的判决会考虑双方的抚养条件等因素。在争取抚养权时,女方可以提供与孩子抚养相关的证据和材料,如自己的抚养能力、家庭环境等,以争取法院的支持。
对于八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并尊重其真实意愿。在争取抚养权时,女方可以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的意见,并将其意见告知法院,以争取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婚时争取的抚养权并不意味着一直拥有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法律规定,父母离婚后,可以根据父母双方或子女的实际情况变化,依法予以变更。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协议,只要没有违法事项和对子女成长不利的问题,法律允许双方自行协商变更抚养权,而无需向法院起诉。
家庭暴力是否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家庭暴力行为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受害者以及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
家庭暴力的多种证据形式。包括身体上的伤痕和物品证据,如衣物、凶器等;书证和物证,如病历记录、报警记录等;以及孩子作为证人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孩子作为证人,只要具备年龄、智力和认识水平,能够清晰地描述事实,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同时,施暴者的口头或书面悔过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离婚诉讼期间,双方均拒绝抚养子女的,可先行裁定暂由一方抚养,法院判决抚养权归一方后,对方不执行的,法院会强制执行。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即使离婚父母都不要孩子,但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确定由有能力条件的一方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