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因男方家暴而导致离婚时,首先可以尝试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院的判决。法院一般会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孩子的归属。
孩子的归属首先取决于双方是否都想要孩子。如果只有一方想要孩子,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双方都想要孩子,法院会判决孩子的抚养权。抚养权的归属原则如下:
1. 哺乳期内的孩子,原则上归母亲。
2. 十周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3. 其他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夫妻的工作、收入、教育等因素,判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一方。
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有家庭暴力,对孩子不利,法院会判给没有家庭暴力的一方。
在确定抚养权时,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
2. 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和道德方面。
3. 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抚养。
根据这些因素来判断,以哪一方的抚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
如果有一方未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未抚养孩子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具体的抚养费金额要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孩子的实际生活花费来确定。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有以下情形之一,子女可随父方生活:
1. 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2. 有抚养条件但不履行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 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
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如果父方和母方都要求随其生活,可以优先考虑以下情形:
1. 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 子女已经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3. 一方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
4. 一方对子女的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如果父母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都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已经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可以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在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如果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可以予以准许。
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孩子抚养权的分配和孩子权益的保护。
家庭暴力是否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家庭暴力行为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受害者以及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
离婚后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失去抚养权的一方虽不能与孩子共同生活,但仍享有探视权。法院判决抚养权时会考虑夫妻双方的各方面条件以及子女的需求。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抚养关系不同于生父母与子女,离婚后抚养权一般归生父母。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探望权
家庭暴力的法律处罚。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对于家庭暴力的处罚需根据损害程度确定。轻微伤害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造成轻伤则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