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章程规定,股东有权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来延长出资期限。根据《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股东出资额、出资时间及方式由公司章程规定,如果发生变化,应当修改公司章程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备案。
然而,修改后的公司章程只有经过备案后才具有公信力,外部第三人才能了解股东的出资期限。因此,根据公司债务形成的时间,债权人对股东的民事责任有所区分。
(1) 对于在章程修正案备案之前产生的债务,债权人仍有权要求股东在未出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的原则,股东未按期缴纳出资已构成实际违约,这一违约事实不会因股东自行修改公司章程、延长缴纳期限而改变。因此,外部债权人仍享有向股东主张补充赔偿责任的权利,不会因股东自行修改公司章程而丧失。
(2) 对于在章程修正案备案之后产生的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启动公司破产程序来加速股东的出资义务到期。
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7号)的规定,公司应将股东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情况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这些信息一经公示即具有社会公信力,并对股东产生约束力。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如果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已到期,股东应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涉及《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等法条的解释和案例评析。文章指出,实际出资人想要变更股东身份、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等,必须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适用反对解释,即使
股权转让协议的详细内容。协议涉及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包括背景、协议内容、股权的转让、甲方与乙方的声明、股东权利义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其中涉及内外资股东股权转让的同意权、外资股权转让的核准和工商变更登记、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及其条件限制、外国投资者出资未到位的股权质押及其转让的限制,以及外资股权部分转让后不得导致外资股比
公司注册流程中关于股东出资认缴期限的问题。出资认缴期限由公司章程决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约定,无固定最长期限,且可后续变更。公司注册流程包括核准名称、提交材料、领取执照及刻章等事项,需耗时一段时间来完成整个注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