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常识 > 家暴起诉离婚一次,是否能成功判离婚?

家暴起诉离婚一次,是否能成功判离婚?

时间:2024-05-2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3305
导读:一般情况下,家暴第一次起诉离婚不会一次判离,通常会先进行夫妻双方的调解,调解成功则不会判离,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并且调解不成功的情况,根据《民法典》规定,家暴调解无效可以准许离婚。

遭遇家暴起诉离婚一次能判离吗?

根据司法实践,通常情况下,第一次起诉离婚不会判决离婚。然而,在涉及《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情况下,第一次起诉离婚可能会直接判决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如果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可以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时直接判决离婚。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如果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可以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时直接判决离婚。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如果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可以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时直接判决离婚。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如果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可以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时直接判决离婚。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如果存在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可以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时直接判决离婚。

如果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应当准予离婚。

如果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应当准予离婚。

家庭暴力的证据如何收集?

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庇护所及所在单位、组织的书面材料

在丈夫实施家庭暴力时,应及时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庇护所及所在单位、组织进行制止、劝阻、调解。相应机构制作的书面材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

2、公安出警记录、询问笔录

公安出警记录和询问笔录是认定当事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重要证据。出警记录能够证明报案的方式、案由、出警时间、处理结果等内容。询问笔录可以更全面地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家庭暴力的起因、程度以及处理结果等。律师可以申请法院的调查令进行调查或者直接申请法院进行调取、收集。

3、证人证言

除了双方当事人外,子女和邻居的证言也是认定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有力证据。在离婚诉讼中,证人出庭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请,并且需要证人亲自到庭接受法官的询问和对方的质证。

4、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属于间接证据,不能单独或直接证明案件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组成一个可认可的证据链。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可以作为视听资料,但需要法院审查核实。

5、书面证据

加害人在诉讼前出具的《悔过书》、《保证书》等可以作为书面证据提交。受害一方经过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该机构出具的诊断建议或诊断结果也可以作为证据。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鉴定结论可以与公安机关的报警记录相互印证,以证明伤害的程度。医院的病历与照片也能证明家庭暴力的存在。

家庭暴力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如果夫妻中有一方受到家暴,应当向法院进行起诉,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并且收集相关的对方家暴的各项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暴如何应对:合法途径及相关法律知识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 一、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

    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和家庭暴力的成因。受害者可通过调解、行政处罚、离婚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法律支持。家庭暴力的成因包括生活压力发泄、社会环境影响、传统男权文化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 家暴是否包括对儿童的打骂?

    家庭暴力的定义、多样形式以及如何判断家暴的程度。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法律对家暴有明确规定,如《婚姻法》将禁止家庭暴力上升为基本原则,并将家庭暴力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同时,对家暴受害人的救助措施与施暴者的民事法律责任也做出了规定

  • 家庭暴力咨询电话查询

    家庭暴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当家庭成员遭受身体、精神或经济上的虐待时,他们有权利报警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有劝阻和调解的责任,公安机关则负责制止此类行为。受害者提出请求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法律规定对施暴者进行行政处罚。

  • 身体暴力
  • 家庭暴力的刑事责任
  • 语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